电梯维修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、避免故障停运的关键工作,核心原则是“定期巡检预防、故障及时修复、全程合规操作”,需严格按照设备规范和安全标准,分日常维护、故障检修、专项保养三类场景执行。

所以,电梯维修完成不代表作业结束,需通过 “测试 - 验收 - 记录” 闭环,确保电梯恢复安全运行状态。
空载与负载测试
维修后先进行空载试运行: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运行 1 个全程,检查运行是否平稳、有无异响,门开关是否顺畅,安全装置(如光幕、急停)是否有效。
空载正常后,进行负载测试:分别加载 50%、100% 额定载重,测试电梯启动、制动是否正常,平层精度是否达标(偏差≤±5mm),超载保护是否触发(加载 110% 额定载重时,电梯应无法启动)。
记录与验收
详细填写《电梯维修记录表》,记录维修日期、部件、故障原因、处理方法、测试结果,签字确认,便于后续追溯。
若涉及安全装置(如安全钳、限速器)维修,需邀请特种设备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测,获取检测合格报告后,方可投入使用。
现场清理
维修后清理现场工具、零件、杂物,将工具归位,剩余零件(如螺丝、垫片)妥善保管,禁止遗落在机房、井道或轿厢内,防止影响设备运行。
拆除现场警示标识、护栏,恢复电梯正常运行模式,告知使用方维修完成,确认电梯可正常使用。